周青林也不例外,回到旺枝巷后,他也整理起行李来。
笔墨砚台这些肯定得带上,书本自不必说也是要带上的,还有最近新买的考题卷,这是上个月沈掌柜去京城送画册时帮他捎带回来的。
想到画册,周青林心中满是压不住的喜悦。
最近几个月画册的销量一直保持上涨的趋势。
四月份的时候,书云斋大东家在晋阳郡和甬州府新开了两家书肆,而周青林的画册那边自然也开始卖了,如此就增加了不少销量。
昨日周青林把下两期的画册给沈掌柜送了过去,顺带也结算了上个月的分成,一共七百多两。
加上前几个月结算的银子,开年到现在,五套画册的总收入是四千一百多两银子。
算上去年的画册收入,如今周青林手上已经有六千多两银子了。
想想都兴奋啊。
每次结算来的银票,周青林都放到了储物仓库里,他没有把银子存到钱庄的打算。
话说,这世上怕是再也没有比储物仓库更让自己安心的地方了。
整理好书箱,周青林又收拾出几套换洗衣裤用包袱布裹了,连出门前刘莲芝给自己做的那件用素纱做的夏裳他也带上了。
素纱轻薄透气,特别适合在夏日里穿,这料子是刘莲芝特地买来给相公做衣裳的,当时可是花了二十多两银子呢。
系好包袱,接着周青林又检查了一遍自己存放在仓库中的户籍和浮票以及私印,这几样可是参加乡试必备的东西,今日崔讲学还特地提了一下,让大家可不要出了差错。
......
昨日吴秀才已从云河镇过来了,准备和周青林、吕志义、应进庆三人结伴一起前往庆阳郡,这是先前就约好的。
安州离庆阳郡有不少路程,一日肯定是到不了的。
这次见知书院去参加秋闱的学子共有一十二人,按照安排好的行程,明日大家先坐马车到达允州,而后再乘船逆水而上,走上一天的水路,大后天便能到达庆阳郡了。
天已经暗了下来,周青林摸了摸肚子,有些饿了。
这才想起,自己晚饭还未吃呢。
最近学业繁重,周青林已有好多天没有亲手做过饭了。
最近的晚饭,他都是到巷口食肆解决的。且每次吃的都是面条,自从吃过一次美味爽口的雪菜肉丝面后,周青林就对这家食肆里各种口味的面条感兴趣上了。
从鸡肉煨丝面、三鲜肉皮面,吃到笋干鸭肉面,还有鸡蛋肉酱面。
可以说食肆里所有口味的面条周青林几乎都尝了一遍。
真是百吃不腻啊。
周青林从小就喜欢吃面条,为此,他爷爷奶奶还特地给他起了个小面桶的外号。
别的小孩子如果听到自己被人起了外号,肯定都会生气来着,可周青林没有,因为他觉得小面桶这个外号实在太好听了。
可惜爷奶去世后就再也没人这样叫过他了。
周青林不知道的是,那食肆里的几个跑堂伙计暗地里也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只不过人家叫得不是小面桶,而是面缸秀才来着。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22211:26:02~2022022319:42: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一夜流火、我只晒月亮、Suhrie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夏洛特、augestapple080310瓶;吃着瓜路过2瓶;鱼找水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9章、去省城
夏日的天亮得早,才卯时一刻,外头的天就已经大亮了。
如同往日一样,周青林早早就起来了。
今天他没有早锻炼,马上就要出门了,要是弄得全身汗津津的,待会还要洗澡,洗完了澡还要洗衣服,这样一通忙活下来,自己怕是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了。
何况前日去车行雇马车时,大家已和车夫约好辰时初就到书院门口接人的,自己可不能迟到了。
此次出门至少要过一个半月才能回来,菜园里还种着好多菜呢,自己不在家,总不好让它们就这样烂在地里吧。
再说这么大的太阳,要是没人浇水的话,过不了几天就全都晒成干了。
想到这里,周青林便提了大竹篓去了后院,他准备把地里的菜都收了。
因着就自己一个人在这边,是以周青林种的菜量并不大,不过品种倒是挺齐全的。
空心菜、黄瓜、丝瓜、茄子,还有豇豆,就连冬瓜他也种了三棵。
这不已经有一个大冬瓜长在那里了。
大夏天阳光足,只要有水浇着,菜的长势就非常喜人,特别是黄瓜,才过了一个晚上,那一根根挂在瓜架上的黄瓜似乎又长长了许多。
周青林来到竹条搭成的瓜架前,把上头挂着的黄瓜摘了下来。
除了几根还开着花的小瓜丁他实在下不了手外,其它的周青林都摘下来了,就连几根巴掌长的都没有落下。
这些可都是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可不能浪费了。
等把黄瓜都摘下来后,他再搜寻了一遍瓜架,没了。
再数了数筐里,大大小小一共有十六根。
提了木桶到井边吊了一桶冰凉的井水上来,然后把黄瓜清洗干净,接着周青林到厨房里找了一个淘米的木盆,把洗净的黄瓜都装到盆里,之后放到了储物仓库。
炎炎夏日、暑气熏蒸,周青林准备等自己口渴的时候,再拿出黄瓜当水果来吃。
随后,周青林把菜地里另外几样菜也一一都摘了下来,空心菜、茄子、丝瓜、豇豆,整个大竹筐子装得满满的。
抹净筐足上的尘土,周青林把满竹筐的菜也挪到了储物仓库,里面可是有永久保鲜功能的,把菜放在里面也不怕它会坏了。
最后周青林只留了一个冬瓜在地里,因为它还没到成熟的时候,此时摘下来实在太可惜了。
怕它被日头晒坏,他还特地找了块破竹帘盖在上面。
看着一尺多长绿皮的小冬瓜,周青林心道:我能帮你的只有这些了,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关好门窗,周青林手提行囊,肩背书箱,锁好院门后便往书院去了。
路过包子铺时,他买了六个包子,忙了一大早,自己早饭都还没吃呢。
等到了见知书院,见众人已经在院门口候着了。
吴秀才也已过来,正和应进庆并排站在那里。
众人见周青林过来了,都和他打着招呼。
风棠书院的三十几名赴考学子也定在今日启程。
此时两家书院的学子都站在门外,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娓娓而谈,与两旁相对无言的夫子相较,倒是融洽非常。
没等上多久,约好的车马便过来了。
众人陆续上了车。
一辆马车可坐六人,周青林和吕志义、应进庆,还有吴秀才,以及见知书院的另两位学子共乘一辆。
坐上了马车后,众书生挥手与夫子告别,而后踏往省城之途。
大夏天的,在外赶路不是一般的苦,出门前还有几丝凉风,可过了午时便热不可耐了。
好在大家的包裹里都备了解暑的丸药,再把卷帘都掀了上去,倒也能撑下来。
看到车厢里的几人和自己一样,都汗透了衣裳,周青林心中感叹,众人只见士子们一朝得中时的风光,可又有谁知其求学举业时的艰辛呢。
都说古代科举有三苦,读书苦、行路苦、竞争苦,周青林觉得实在对极了。
可不是苦吗,你看一个个都热得汗流浃背、头发滴水了,换做寻常百姓,早就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好好纳凉一番了。
可他们呢,还得捂着,否则便是有辱斯文啊。
熬过最热的两个时辰,太阳终于西斜,此时空气中微微多了几丝拂面的凉风,众人舒服地直吸气。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被风吹得特舒爽的周青林忍不住嘣了一句曹雪芹的诗句出来。
霎时引来车厢内其他几人的盛赞。
好好好!好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愿此次乡试咱们都能考出佳绩。吴秀才激动地开口。
吕志义也忍不住开口夸赞:周兄不愧是三元之才,此诗句应景应情,寓意极佳啊!
众人难掩笑意,心中自是满心欢喜,可不是寓意极佳吗,此刻大伙儿正在赶考路上呢,能听到如此应景佳句,实属祥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