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开了门,见是对门的李阿婆。
哎呦,见秀才公回来我赶紧跑过来敲门了,你家还有两捆柴在我那儿放着呢,你等等,我现在就让兴儿他们给你背过来哈。
说罢,李阿婆转身就朝屋内大喊:旺儿旺儿,秀才公回家来了,快些把木柴搬过来!
话音没落多久,周青林就见李兴和李旺两人各自提着一大捆木柴出来了。
见周青林有些不解的样子,李阿婆恍然,忙笑着说道:哎哟,都忘记和秀才公说了,这些柴禾是一对小兄弟放到你家门口的,哦,不对不对,应该是三个人来着,那弟弟背着的竹篓里面还蹲着一个小丫头呢,两人敲了好久的门,也不见你出来,正不知该咋办呢,我就让他们先把柴放到我家了,说等秀才公回来再转交。
兄弟俩?
周青林纳闷,自己好像不认识什么兄弟俩啊,居然还给自己送了柴来,到底会是谁呢?
不过一想到背篓里的小丫头,周青林很快就记起一个多月前自己送银子的事来。
那个叫阿聪的小伙子当时不正背着自己的妹妹吗,听那卖鸡笼的老头子说他家还有一个弟弟来着。
应该就是他们了。
没想到小伙子还挺记恩的。
想到记恩,周青林又想起张老实来,听刘莲芝说,那张大牛隔三差五会给自家送木柴来。
让他下回不要再送了,结果人家放到门口就走。
出门之前,周青林去了一趟张老实家,让他从今年开始,不要再把免田税的那部分粮食送过来了。
当初佃田时说好粮税由张老实承担的,得知周青林考中秀才不用再给官府交税后,张老实就把这部分的粮食也给他拿过来了。
还说这是官府给秀才的奖励,自己可不能贪。
想到这里,再看看院里堆着的两捆柴禾,周青林心道,这世上还是知恩图报的人多啊。
拿扫把把屋里屋外都扫上一遍后,周青林就提着水桶去后院打了井水,然后用抹布把屋里的桌椅板凳都擦拭了一遍,还有厨房灶台啥的,也都抹干净了。
虽年前回家时自己已经关好了门窗,可是依旧没挡住从边角门缝里吹进来的灰尘。
等把屋里屋外都收拾清爽后,已到了吃中饭的时间。
想着家中除了米面,剩下的就是从晓金村带过来的咸鸡蛋了,除此之外,就啥菜都没有了。
想了想,周青林决定中午的这顿还是到巷口的食肆里吃吧。
况且等吃了饭,他准备把储物仓库里的几十只箱子拿出来好好整理一下。
都说天时地利人和,此时自己一个人,一间房,不用分心,也没人打搅,岂不正是整理这些东西的好时候。
想到这里,周青林也没有耽搁,锁了院门后就去了前头的食肆。
他没有点饭炒菜,而是让店家直接给自己烧了一碗雪菜肉丝面。
面面面,自己可是百吃不厌呢。
很快跑堂就把烧好的面条端了过来,周青林先喝了一口面汤,清淡爽口,好吃。
不愧是开食肆的,这手艺杠杠的。
雪菜吃着脆爽可口,面条嚼着味美道鲜,再配上切成细细的肉丝,平常无奇的食材居然做出了绝美的味道。
最后,周青林端起碗把面汤都喝得干干净净。
回到租房,他关好院门,走进屋里后又转身把大门也给关上了,并落了木栓。
之后周青林把房间的木窗也给合上了。
都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待会儿自己拿出来的那些东西可见不得人。
他还是防备一些为好。
把油灯点上,周青林用意念把储物仓库里的整理箱都拿了出来。
顿时,四十六只箱子把房间占去了一大半,另一小半除了架子床和桌子,剩下的就是过道了。
自己还想大干一场呢,这么挤成堆也放不开手啊。
想了想,周青林把床上的被子和褥子都卷了起来。
然后把一部分整理箱挪到了木床上。
这下终于有了施展的空间了。
从获得储物仓库到现在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他这些东西堆在里头也有这么长时间了,说实话,这些整理箱里面具体有些啥东西,他基本都记不起来了。
打开箱盖,周青林一一翻看了起来。
相框、相册、没有胶卷的老式相机、电脑的主机和显示器、台灯、未拆盒的橡胶热水袋。
还有好几套自己去银行存钱时送来的玻璃茶具,新的连盒盖上的封贴都没撕开。
至于前几日没找到的几块手表,周青林也在一只黄色的收纳箱里找到了。
三块都是宝石花的机械表。
他拿出一块,拧着表盘边上的发条,紧了紧,接着就听到手表发出的滴答滴答声,分针走起来了。
周青林又把另外两块也上了上发条,结果也都没坏。
他不禁感叹,还是以前的老牌子耐用啊。
把手表重新放回盒子,周青林继续收拾了起来。
剩下的箱子装的是学院发的福利拉舍尔毛毯,周青林数了数,共有七床,都是全新的,外头的塑料包装袋都还在。
他记得这样的福利当年学院可是连着发了八年呢。
当时老师们都在议论,都说那卖毛毯的准是办公室主任的亲戚,不然为啥年年都发毛毯啊。
毯子不是易耗品,发这么多他哪里用得完啊,所以除了留下自用的那一条,其余的周青林都搬到储物仓库里来了。
等把地上的整理箱都查看过后,他就开始把里面的东西一一归类。
像电脑、相机这种完全和这个时代脱离轨道的东西,他都统统地搁到了储物仓库的角落。
不出意外的话,以后打开这些箱子的可能性就为零了。
整理完一批,周青林又把床上的箱子都挪了下来。
这些箱子中有几个装的是上次自己翻到过的热水瓶、雨鞋等一些杂七杂八的旧物,这次他在箱子外头贴上了标签,这样下次翻找起来就容易多了。
就这样边收拾边分类,很快只剩下最后两个箱子未整理了,周青林先打开白色的那只,里面装着保温杯,有十多个,都用纸盒子套着。
周青林在便签上写上保温杯三个字,正当他准备把箱子盖上,然后在上面贴上便签时,却从盒堆缝隙中看到下面似乎还有一只木盒。
他把保温杯都拿了出来,果见箱子底下躺着一只木盒来着。
和英汉字典差不多大小。
看着箱底的盒子,周青林好似记起了什么,心道,这不会就是那盒被自己以为丢到哪里都不知道的珠子吧?
想到这里,周青林心中暗喜,他赶忙把盒子捧了出来,打开,只见璀璨夺目,还真是那盒珍珠来着。
满满的一盒。
而这珠子不是自己买的,也不是别人送的。
这是前世自己参加七夕猜灯谜活动时得来的奖品。
忆起这事,周青林现在还觉得有些好笑呢。
本来他一个年过半百之人,哪里会去那种小年轻们谈情说爱的地方啊,所以当时周青林是被自己的学生硬拉着去的。
去的时候一个个说得好好地,都说要和老师比一比,看看谁猜的灯谜最多。
哪知到了灯谜现场后,屁股还没坐热呢,那些不讲义气的家伙就把老师独自丢在一边,自己忙着舔狗去了。
真真是见色忘师啊。
没法子,无聊的周教授只得化枯燥为动力,专攻起头顶上挂着的灯谜来。
结果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最后周青林成了全场最佳猜灯谜选手。
而这满满一盒珍珠就是主办方奖励给他的奖品。
周青林摊开被子,把珠子倒在上面,数了数,共九十九颗。
虽是淡水珍珠,可颗颗圆润,光泽度也极好,且每颗直径都在二十以上。
周青林知道,虽然人工养殖的淡水珍珠在前世到处可见,但这种规格的珠子也是不便宜的。
何况在古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