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3)(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这样的次数多了,王氏也就更不喜这个儿子了。

都说三岁看到老,如今老二这都满十二了,可还是没有进长半分,怕是日后也难出息到哪里去。

王氏觉的,与其让老二在学堂里昏头搭脑的浪费银子,还不如让他早早的跟着他爹学着打理家中的事务。

反正日后自己和周富贵年岁大了,这些活计总还是要有人接手的。

周富贵一向不爱操心家里的事,自然妻子说啥就是啥。

等王氏把心里的打算和他一说,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王氏也防备着周青林跟她闹,是以在和他提起这事时就故意说的含糊了些。

所以当王氏和周青林说以后家中的那几百亩田地都是给他的时。

周青林想都没想就相信了。

他本就不喜念书,每天对着那些知乎者也就心烦,要不是爷奶强压着,他老早就甩本子走人了。

现在这样就挺好的,就像他娘说的,让大哥和小弟继续念书,等以后他们考了功名当上大官之后还能帮扶他一把,而他自己手头有了这么好几百亩的田地,做个大地主肯定也惬意。

于是十二岁的周青林,在爷奶过世后不足百天就开开心心地离开了学堂,跟着他爹开始打理田间事务了。

忙碌中时间总是过的飞快,一晃二十多年过去。

期间周青云兄弟三人都相继娶妻生子。

而王氏居然老蚌生珠,在四十三岁那年又生下了一个闺女,取名宝珠。

周富贵和王氏两口子对这个老来女宠爱非常,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着。

在这些年里,老三周青水先是过了童生试,后又考中了秀才,也算是成绩斐然。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与妻子高氏共育有三子二女。

老大周青云在学业上一直没有建树,学了这么多年银子花了不少,却连个童生都未捞到。

在无数次的屡考屡败之后,周青云终于放弃,心灰之余渐渐开始把希望寄托在了他的大儿子身上了。

周青云娶了姨表妹乔氏为妻,生了二子二女。

和周青云这个当爹的不同,大儿子周耀祖简直就是为科举而生的。

他五岁开蒙,八岁就能作诗咏句,十三岁考中秀才,到了十七岁就已是举人老爷了,云河镇上的人都称其为周小神童。

四年前,十九岁的周耀祖参加了春闱,且得了二甲第八名的好成绩。

喜报送来之时,周富贵一家都被这天降的大喜饼给砸的晕乎乎的,连带着整个晓金村都热闹了好一阵子。

朝考结束之后,皇帝许了这些新科进士们一个月的假。

周耀祖回到晓金村也没多做停留,焚香祭祖,宴请乡邻,之后便又匆忙赴京上任去了,一同前去的还有周青云夫妇和另三个儿女。

出门时,王氏偷偷塞给他们三千两银票,说是让他们在京城置办个宅子,这样老大一家也能尽快在京城安顿下来。

儿孙出息,家中进项又翻番,王氏这几年过的可谓是春分得意,觉得自己这么多年付出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最最让她高兴的是,小儿子今年终于考中了乡试。

中举之后,周青水没有了接着往上考的打算,他已不再年轻,此番乡试虽得中但名次吊尾,往后能中进士的希望渺茫,倒不如干脆步入仕途,好早些有番作为。

在大历朝,举人是可以择优放官的,只是所得官阶并不高,且等着派官的举人众多,如没有门路的话那就有的等了。

王氏给大孙子去了信,让他帮他小叔想想法子,看看能不能在京城谋个差事。

周耀祖在前两年已从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升级为从六品的修撰。

这年头想谋个官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何况在京城,他自己哪里有这些门路,接到王氏书信后,周耀祖去找了他的岳父礼部员外郎陈友忠。

在中进士的第二年,周耀祖就娶了陈友忠之女为妻。

岳父虽官职不高,但他在官场经营多年,比起他来,门路和人脉肯定会多些。

前几天岳父终于递了准信过来,说是给小叔寻了个国子监助教的差事,吏部派官文书已经快下来了,让他知会家里一声。

周耀祖急忙写了书信,让家中的仆役快马加鞭送往晓金村去。

而周青云和乔氏两人则也坐上了回乡的车马。

夫妻俩这次回去是准备接了周富贵和王氏一起到京城来居住的。

且乔氏肚子里还存着另一番心思呢。

相公不善经营,平时家中也没有进项,夫妻俩这几年只能死守着王氏给的那些银子过活。

眼看小儿子耀宗马上就要说亲,小闺女也快及笄了,可到现在聘礼和嫁妆都还没个影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乔氏也是没了法子。

如今她只得跑来求助公婆。

只盼着他们能早些搬去京城。

乔氏知道公婆手里还有不少的银钱,定能解家中的燃眉之急。

第5章、王氏的心思

小儿子能顺利谋到差事,最开心的自然是王氏。

知道周青云这次是特地回来接他们两老去京城享福的,王氏心里更是妥帖。

心道,大娃一直都是顶顶孝顺的,也不枉这些年她这个当娘的为他打算良多。

京城王氏自然是愿意去的,她还未见过她那两个宝贝小曾孙呢。

这几年要不是小儿子的举业耽搁着,她和周富贵怕是早就跟着去京城居住了。

京城路远,这么多年她也只在耀祖成亲时去过一趟。

见识过京城的繁华之后,王氏哪还乐意窝在这么个小村子里。

再说翻过年宝珠就十四了,也到了该相看的年纪。

如今他们也算是官宦人家,周围这些寻常人家哪里还能入的了她的眼。

王氏想着,她闺女的好姻缘说不定就在京城等着呢。

家中的细软早在前几天收到大孙子的来信时她就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

京城不比乡下,花钱的地方多,米面菜蔬啥子都得现买。

听大儿媳说了在京城的各种花销后,王氏决定把家里该带的能带的物什都给捎上,这样也能省下好些银子来。

至于大儿媳发愁的生计王氏她自是不担心的。

这几年家里又存下不少银钱,加上公婆留下的那些银票,她再把家中的田地卖了,这样一归拢就有好几千两了。

等到京城后,她也学学那些大户人家,置上一两个庄子和铺面,把死钱给盘活了,这日子哪还有过不好的道理。

娘,爹上哪儿去了?

寻了一圈没见着老爹,周青云忙朝王氏问道。

你爹带着你二弟去方王村了,昨儿个听大柱说那林秀才想买咱们家那几十亩水田,娘就想着先让你爹过去看看,要是价格合适咱就把地卖给他。

王氏和大儿这么一说才想起她怎么把老二一家给忘了,他们这都要去京城了,那老二一家该如何安排得早点商定下来。

这几天虽已经开始处置家里的田地,可王氏却未在老二面前透露过半分。

她自是没有让二儿子跟着去京城的打算的。

在王氏看来,老二去了京城又没个营生,过去干嘛,她还得多养七八口人,得多出不少嚼用。

况且京城的宅子也不大,都过去了哪里能住的开。

倒不如让老二一家先在村里呆着,等他们在京城安定下来再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