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楼的怪人作者:岛田庄司
第3章
01《犬坊里美的冒险》(杰作选22):
故事从二〇〇四年夏天,二十七岁的犬坊里美为司法修习,来到冈山地方法院报到写起。被派到这里的修习生有六位,实修第一阶段是律师事务,于是她与五十一岁的芹泽良,被派到丘隣之仓敷市的山田法律事务所实习。
他们两人到山田法律事务所上班第一天,就碰到一个之前被杀、尸体消失,而前几天腐烂尸体突然出现五分钟,然后又消失的怪事件,而当局当场逮捕一名尸体出现时,在尸体旁边的流浪汉藤井寅泰,他对杀人经过、动机一句不说,里美认为必有惊人的内幕,她开始调查。
四、非系列化作品
岛田庄司的非系列化作品,占小说作品之三分之一以上,与其他本格派推理作家比较,其比率为高,作品领域也广泛,有解谜推理、有社会派推理,也有谐模作品(戏作)。
01《被诅咒的木乃伊》(杰作选4):
一九学路线,从此,解谜推理也不再是符合大众口味的主流。但范·达因的见解,却漂洋过海来到日本,并在新本格浪潮的蜂起,被赋予了崭新的意义。
原本,范·达因认为不要在推理小说中加入与谜团无关的描述,是由于不希望读者的思绪被卖弄文采的作者干扰,能够专心推理,可视为作者在公平竞赛里的体贴,其实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但,新本格派的年轻作家们却是特别喜欢解谜,对于其他丰富小说内涵的描写,除了恐怕不擅长之外,也不是太有兴趣,变成“不能,亦不喜也”。
于是,新本格派的诸多作品中,既不重视犯罪动机,也不着墨于人物刻划,故事中所有角色的言行举止,犹如棋子一般,其用途只是做为布置惊奇结局的工具。如此“人物符号化”的发展结果,将可能使日本战后浪漫本格衰退、被社会派取而代之的情况再度发生。
为此,岛田认为,必须摆脱范·达因的做法,才能让本格推理继续发展——这也是在更早以前的二〇〇三年,他曾经发表在《二十一世纪本格宣言》的论述重点。
那么,若要摆脱范·达因,具体的做法又是什么?二〇〇六年的岛田,提出了两大路线,一是“回归坡·道尔的创作精神”,一是“让侦探重拾行动力”。
若是再对照岛田的自身创作,则不难以发现,在二〇〇二年发表《魔神的游戏》之后,一直到二〇〇六年的《本格推理小说Best10》专访前的创作旺盛期前,岛田在这段期间只发表过两部长篇推理——除了与《二十一世纪本格宣言》的发表时间非常接近的《螺丝人偶》以外,另一部作品,就是本作《摩天楼怪人》。
Ⅱ
为什么岛田认为在二十一世纪的本格推理小说中,必须重新找回更早于范·达因的先驱者艾德格·爱伦·坡(EdgarAllanPoe)与亚瑟·柯南·道尔(ArthurDoyle)呢?所谓“侦探的行动力”又是什么?
实际上,类似的诉求在最早期的岛田庄司作品中,已经出现过了。那就是,以创作时间点而言,属于岛田实质的长篇处女作——《异邦骑士》。
在岛田的创作观里,侦探是解决谜团的核心人物。对于破除命案中所发生的一切不可思议之事,他必须一肩担起全部的解明责任。因此,在岛田初期的作品中,总是不乏难解的谜团,令侦探跋山涉水、突破万难才得以真相大白。
但,解谜的目的又是什么?欧美古典的本格推理中,侦探解谜,是为了让“世界恢复理性的正常秩序”。他们有时候只是对奇闻怪事、对复杂人心有一点小小的兴趣,对于犯罪所衍生出来的道德、善恶问题,却是抱持着淡漠、疏离的冷眼态度。对他们而言,能合理解释所有的疑惑即已足够,不需去讨论日后为凶手量刑、为被害人善后的繁杂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