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136)(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大人,这才一半的粮食咋够吃啊?

大人,我家的粮食至多再撑一个月就没有了!

一时间,村民们都怨声载道了起来。

张汉见状,忙敲着铜锣想让他们安静下来,心道,自己话都还没有说完呢,这些人也太心急了些,哪知根本没人搭理他,众人依旧吵个不停。

周青林正在礼房和书吏们清点着领粮单,今日过来的村民可不少,就怕忙中出错。所以周青林再三叮嘱众人,让他们发单子时一定要核对仔细。

书吏们点头,而后越发认真了起来。

听到外头的叫嚷声,周青林便道不妙,他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计,快步走了出去。

对于今天发粮食的事,周青林可没有杨县丞和黄主簿想得那么乐观,以为村民们定会感激县衙另外买了粮食救济送给他们吃。

对老百姓来说,官府就是朝廷,朝廷就是官府,是以他们才懒得管你这粮食是谁发的。

百姓们只知道今年的救济粮少了,所以肯定要抱怨。

也所以从昨晚开始他就提着心呢。

等周青林到了门外时,就看到维持秩序的衙役已经快招架不住了。

村民们压根就不愿听衙役让他们安静的话,自顾自地大声抱怨着。

周青林可以肯定,要不是顾忌着这里是县衙,且老百姓对衙门还心生畏怯,恐怕早就大闹起来了。

不过,看眼下这情形,要是自己不再想法子控制住的话,大闹起来是迟早的事。

毕竟饿肚子的事,换谁都受不了。

还有,很多农民起义不就是从饿肚子开始的吗。

想到前世自己在电视剧里看到百姓们杀狗官开粮仓的场景,周青林心下就是一个咯噔,此时此刻,自己在他们眼里说不定就是如此形象吧。

所以,一定不能让他们闹起来,不然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想到这里,周青林忙上前夺过张汉手里的铜锣,随后看了看身后,等看到牛三那边正好有张木桌时,他赶忙一个健步就登了上去。

随后手拿铜锣用力敲了起来,其实根本不用周青林敲,等大伙儿看到,前头突然有个穿着官服的人站到了桌子上,那吵闹的声音立马就停了下来。

众人都认出这就是县太爷,所以心里还是有些惧怕的,更何况,这还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呢,在目不识丁的农人们眼中,这就是顶天的文曲星了。

所以他们还是心存敬畏的。

牛三喜子还有李安,三人好不容易回了神,话说,刚刚他们可被村民们吵闹的情景给吓呆了,生怕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场面。

好在他们老爷出来了,此时见老爷站到了桌子上,三人赶忙上前扶住了木桌,不让它晃动,以防他们老爷不小心从上头摔下来。

见众人不再吵嚷,周青林也没耽搁,他朝着几乎站满和广街的村民们大声喊道:今日本官话不多说,只问你们一句,堂堂七尺男儿,日日辛劳于田中,却依旧不能让家人饱腹,憋屈吗?年年盼着的救济粮,却随时能断供,憋屈吗?咱们南川县的百姓不管走到哪里,都被旁人笑话是穷鬼,憋屈吗?

最后这一句,周青林差点喊破了喉咙。

底下的杨县丞和黄主簿听到这番话后,顿时吓得面如土色。

这这这知县大人说的话,怎么越听越像怂恿村农们闹事啊。

而村民们本以为县太爷上了桌,肯定是准备斥责他们的,却不妨对方会说出这番话来。

听到县太爷说他们是堂堂七尺男儿,众人忍不住挺了挺脊背,可想到自己正如知县老爷说得那样,起早贪黑地里忙上一年,却依旧管不饱媳妇孩子的肚子,于是挺直的脊背又默默地弯了起来,憋屈吗?确实憋屈啊!

这么想着,就有胆子大的人带头喊出声来,知县老爷,小的憋屈啊!小的太憋屈了!

谁愿意年年指着救济粮过活啊,更何况,每年发的这点救济粮也只够吊命而已。家里的孩子每天就没有不喊饿的时候,自己这个当爹的只能束手无策啊。可无论怎么种,地里的粮食就是丰收不了,你说憋不憋屈。

有人开口,跟着附和的人就多了起来,众人纷纷述说着心中的不甘,县衙门口又吵闹了起来。

周青林抬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这回村民们并没像先前那般依旧吵嚷个不停,而是立马收了声,一个个的眼睛都盯着站在木桌上的人儿。

知道憋屈就行,老话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咱们有手有脚的为何要让人接济,所以这次本官让大家过来县衙,除了领粮食,最重要的就是给你们发放高产的粮种,种下之后,就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高产粮种?

哄的一声,和广街如炸开了雷一般,听到高产粮种四个字,村民们顿时激动的不行,同时又有些不敢相信,激动,那是因为有了高产粮种后,他们的日子终于有了盼头,再也不用饿肚子了,而不敢相信,则是因为祖祖辈辈种地这么多年,他们却从未听说过有高产粮种啊。

所以激动村民很想看看新粮种的真面目。

而周青林并没有让大家失望,李安听到老爷的吩咐后,就快步去内堂把玉米和红薯拿了过来。

等种地多年的老农们,看到知县大人手上举着的红薯和黄灿灿的玉米时,一个个眼睛睁得老大。

这就是高产粮种吗?

怎么从来没有见过啊?

还有,说是高产粮种,不知道到底能亩产多少。

周青林自然知道村民们的心中所想,是以,他挨个介绍起手里的粮种来,这是红薯,味道甜糯可口,非常好吃,至于亩产量,最少在一千五百斤左右。

一千五百斤?

老天,这怎么可能!

稻谷每亩才四、五百斤呢!

不可信,绝对不可信。

现场又不平静了起来,村民们纷纷摇着头,觉得知县大人的话不可信。

周青林又敲了敲手里的铜锣,而后说道:亩产一千五百斤并非本官诓骗大家,早在去年的时候,本官就已试种过了,所以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们,一千五百斤,只多不少,且红薯一年可以种上两季,而玉米也一样。

说着,周青林举起玉米棒子说道:这就是玉米,吃着也是甜口的,它的亩产量在一千斤左右,一年也能种上两季,最最重要的是,玉米和红薯不挑地,只要有土的地方都能种,且耐干旱,不怕高温。

这时人群中有人高喊,大人,小的可以开荒地种红薯和玉米吗?

这话简直问到了周青林的心里,南川百姓之所以吃不饱饭,还不是因为可供种稻谷的田地太少所致,而旱地除了种豆子,其他作物根本不适宜种。

如今有了不挑地,且又耐干旱的粮种,那些荒地自然可以开出来种了。

周青林笑道:当然可以,不过眼下已是红薯育苗的时候,你们可以先育苗,然后再开荒,这样等红薯苗长出来后,就可以直接插种到新开的荒地里了。至于玉米,下月初前就必须得播种了,不然等收了第一茬玉米,想再种第二茬的话就有些晚了。

大人,那小的家里的田还可以继续种稻谷吗?问这话的依旧是方才那个村民。

当然能,不过本官给你们的建议就是,想种稻谷的人家,最多种上一亩就好了,因为......

周青林朝众人看了看,因为今年的玉米和红薯肯定能卖上不少银子,要是种得太少了,本官怕你们后悔。

村民们纳闷,没明白知县大人说的卖银子是个什么意思。

可周青林并未解释太多,他还是言尽于此吧,听不听就是他们的事了。

周青林觉得自己的喉咙都快冒烟了,可想到还有话要叮嘱,于是又朝众人喊到:这是咱们南川县独一份的粮种,其他州县并没有,所以领回去之后,希望大家都能好好育苗和好好播种,本官希望,从今年开始,咱们南川县的百姓就不用再饿肚子了,大家明白了吗?

明白了!村民们异口同声。

在场村民们的想法就是,反正辛辛苦苦种稻谷还是吃不上饱饭,不如就试着种种玉米和红薯吧。

说不定真如知县大人所说的,再也不用挨饿了呢。

大人,新开出来的荒地要交粮税吗?

演讲完毕的周青林正准备从桌上下来,就听到人群中有人高声问了这么一句。

他转头朝前面望去,可并没找到问话之人,许是知道这个问题犀利,所以等问过之后,对方就躲起来了吧。

看到所有人都齐齐朝自己看,很明显大家都在等他这个知县大人回答方才的问题。

往常开的荒地都是可以免赋税三年的,可今儿个知县大人并未提起,所以村民们都着急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