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130)(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李煜给自己瞎掰出来的剑法取了个天昆的名字。

为啥要说是瞎掰的呢,因为李煜觉得王府练武师傅教的剑法实在难度太大,他担心凌雪妹妹学不来。

咳咳,主要他自己也舞着费劲,动不动就会被手上的柳枝打了头。

所以李煜干脆依着差不多的样式自创了一套,且美其名曰:天昆剑法。

江哥哥,你说是咱们的天昆剑法厉害,还是我大姐夫的云龙剑法厉害啊?三丫手腕转动剑柄,慢慢转着剑花。

当然是天昆剑法厉害啊!李煜理所当然。

三丫回想了一下大姐夫舞剑时的气势,再看看江哥哥的,她总觉得大姐夫的云龙剑法似乎要威风凛凛一些。

......

到了收玉米的那一日,大家早早去了新露湾村,除了吕志义和应进庆几人,李煜也跟着过去了。

周青林本想让他留在家里,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新鲜事物都好奇,没做过的事都想去尝试一下,听到要去掰玉米棒子,人家早就跃跃欲试了,想着反正这也不是什么危险的事,周青林便由着他了。

除了老师和凌雪妹妹,李煜并不爱与其他人说话,就是面对日日碰面的吕志义和应进庆亦是如此。

周青林心想,这大概就是龙子凤孙们刻在骨子里的矜贵清冷吧。

二十多亩地的玉米,光靠他们七、八个人肯定来不及,所以昨日的时候,牛三就依照周青林的吩咐找村里人过来帮忙了,跟他们说好五十文一天,现结工钱。

离割稻子还有好几天呢,村里人此时正好空闲,能挣银子,他们自然乐意,这不本来有个二十人就够了的,结果一来就来了六十多个。

人多速度快,周青林并没有让多余的人回去,而是把全部人分成了两组,除了去地里掰玉米的,剩下的人则把掰下来的玉米外皮剥开,而后再将玉米皮互相捆绑在一起,五六个玉米绑一串,这样就可以直接挂到绳子上晾干了。

二十一世纪的玉米品种肯定都是高产的,这不,掰下来的玉米棒子一个个都鼓鼓囊囊的,剥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里头全是颜色金黄、颗粒饱满的果实。

周青林本还担心长出的玉米还能不能当作种子,现下看来,自己完全是多虑了。

七十多个人,忙活了大半天,终于把地里的玉米棒子全都摘下来绑好了。

看着堆成小山的玉米棒子,周青林都有些发愁该怎么拿回去。

不过,为了能更好的保存种子,再麻烦也得用牛车一趟趟拉回衙门去晾晒。

早在半个多月前,周青林就收拾了四间堆玉米和红薯的屋子出来,只不过对他来讲,这四间房屋只是障眼法而已,届时他肯定会想法子把玉米和红薯都转移到储物仓库里的。

储物仓库有永久保鲜功能,把玉米和红薯放在里面,就不会有发霉或烂种的可能。

......

等种下第二茬玉米后,红薯也到了该挖的时候。

周青林依旧雇了新露湾村的村民帮着收了红薯,而割下来的那些红薯藤则按照先前说好的,全部由村民们拿到地里插种了。

当初周青林和牛三几人插种红薯藤时,村民们可都在边上看着的。

所以该怎么插种,他们差不多都会,是以周青林只和他们细说了该怎么分段的问题。

每相隔四片叶子剪成一段,然后叶头朝上插进土里就可以了。

想了想,周青林继续说道:要想产量高的话,你们可以先往坑里撒些粪肥下去。

村民们点头表示知晓了,随后抱着红薯藤,一个个回自家地里忙活去了。

......

九月的时候,周青林给吕志义和应进庆放了假,马上就是吴氏和毛氏的预产期了,身为丈夫总要在身边照顾着才行。

吕、应二人也正挂心着此事呢,是以得了假期后便急忙忙回京去了。周青林让他俩年后再回南川,反正现下也没多少事,还是先照顾好妻儿要紧。

两人自是十分感激的。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50618:42:00~2022050721:30: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zjjoo、松鼠班長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默然吾不语、谷雨、之恒妈妈10瓶;一小书虫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71章、救济粮

到了十月,天渐渐凉了下来。

第二茬的玉米已长到一人多高了,且顶端已经开出花穗,周青林算着时间,只要不突然出现极端天气,那么这次的玉米肯定又是大丰收。

收获了这么多种子,明年的玉米种植完全可以在整个南川县推广开来了。

至于红薯。

那日周青林特地去村民地里查看了两个多月前栽种的红薯,只见藤蔓早就长开了,看着一片绿油油的,再看株藤旁边,都有粪肥撒着,看来村民们都照料的很尽心。

周青林挖开一株仔细看了看,发现底下的红薯已有两指宽了,这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对于这批红薯,周青林原先的想法就是,能长多大就长多大,反正大雪节气来临前是肯定要开挖的。

本来想着到时收上来的红薯能达到三、四两一个就顶天了,现下看来,自己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周青林不知道的是,新露湾的村民对这些药材可上心着呢,特别是当初帮着收获时,看到那挖出来的一个个大块头,村民们当时就在心里嘀咕:老天,这可是两文一斤呢,要是自己也能种出这么大的个头,那岂不是一个就能卖上好几文了。

还有,这一亩地怎么也能长出好几百个吧。

一个就算它四文钱,那么十个是四十文,一百个就是四百文,好几百个的话,那就那就.....哎呦,村民们突然觉得自己的气都喘不匀了。

老天,他们家可是要发了啊。

有了这样的认知,村民们照料起药材来自然是不遗余力了,松土拔草是日常,每隔上半月还会施上一次肥,什么鸡粪啦、猪粪啦、草木灰啦,只要能肥土肥根的,统统往地里撒。

还有,家里皮孩子在外头野时,要是看到有牛粪在路上,定会立马跑回家拿了捡粪的簸箕,而后乐滋滋地把牛粪铲回了家,不为别的,实在是家中长辈画的大饼太过诱人,比如:等卖了药材爹爹就给你买糖葫芦吃,又比如:等卖了药材娘给你做过年的新衣裳。

所以,被这么多诱人的好处吸引着,娃娃们都沦陷了。

......

等到月底的时候,周青林收到了吕志义和应进庆寄过来的报喜信。

信上写了在九月中旬的时候,毛氏顺利产下一女,而吴氏则在月初生下一子。

再看两人的信,字里行间都透着初为人父的喜悦,周青林都能想象他俩提笔写信时的雀跃心情。

可惜周青林没被带动起来。

这几日,他心里都挂着一件事呢,那就是南川县今年的救济粮怎么还没有发放下来啊?

且一点要放粮的动静都没有。

去郡城布政使衙门询问,人家给的答复是:他们还没接到户部的放粮公文。

周青林就纳闷了,这都晚了一个多月了,怎么还没收到公文啊,想着会不会因为最近正是缴赋税的高峰期,所以人家一时忙得腾不出手来。

虽这样想,可周青林知道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都说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户部共有四百多人,分成十四个司,每个司分工明确,不可能一窝蜂的忙到一块儿去,所以肯定有其他原因在里面。

至于会是什么原因呢,周青林仔细想了想,南方洪涝?北方干旱?这些情况好像都没有,就算有那也应该不算严重,不然他不会不知道。再说前几年洪涝旱灾也是有的,可也从来没取消过南川县救济粮的发放啊。

所以,到底是为什么呢?

周青林心中隐隐有些猜测,会不会是周耀祖捣的鬼,毕竟人家现在正在户部当值,且还是户部郎中来着,算是一司之长,权力大着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