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都在内城,可同福客栈与皇宫还是有些距离的,不过远也没有办法,谁让皇宫附近压根就没有客栈呢。
今日的考试在保和殿举行,这是每科殿试的规定场所,届时圣上会亲临督考。
为了避免在殿试中出现礼节上的失误,前日礼部官员特地把他们这些杏榜贡士集中在一起学习了礼仪。
先是讲了诸多规矩,如进入皇宫后不可东张西望,也不能交头接耳,不得高声喧哗,禁止随意走动,不许直视圣颜。学了规矩之后,接下来便再教众人见到皇帝时该如何下拜,见到高官应怎样行礼等等。
对他们这些整日捧着书本的学子来说,这些繁琐的规矩礼仪还是头回接触到,所以学起来不是一般的累。
特别是行跪拜叩首之礼,众贡士们不是脚没到位,就是头没沾地,动作不规范肯定不可以,于是礼官们指挥着众人做了一遍又一遍。
结果个个都累出了一身汗,好在最后全都过了关。
相较于其他人,周青林要稍微好一些,毕竟他是个跑步、俯卧撑、八段锦从没有间断过的人,所以做这些动作肯定是累不到他的。
四人行路速度并不慢,卯时三刻出的门,卯正二刻就已到了皇宫外,此时宫门外已经有不少贡士在等候着了,四人没有耽搁,赶忙接上前头的队伍。
二百八十人分成两队,大家都安安静静的等在那里,期间没人说话,前日他们学的规矩里就有一条禁止喧哗,这是最基本的。
卯过辰至,众贡士在宦官的指挥下依照会试的中榜名次重新排成两队,单数在左,双数在右,之后再整齐有序地进宫,周青林是头名会元,自然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众人目不斜视地到了保和殿,之后就听到门口传来了几声鞭响,贡士们忙跪拜在地,随后鼓乐齐鸣,周青林心想,这应该就是皇帝过来升座了吧。
心里很好奇古代君王到底长啥样,可是他不敢抬头,这种一不小心就会掉脑袋的事,他可不会去做。
参拜过皇帝,接下来便是发题卷了,周青林排在第一位,自然也是第一个领到试卷的,受卷谢恩后,就有宦官领着他在殿内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等所有人都拿到考题,殿试正式开考,这时皇帝和众大臣已经早朝去了,等退了朝,他们才会继续过来。
殿试只考策问一道,要求答题字数在两千左右,周青林打开试卷审起题来,这次殿试的题目是,朕奉天命,嗣祖宗大业......我宸宗武帝肇造鸿业,惠宗文帝中兴邦家,景宗昭帝恭己守成,孜孜爱人,三圣一心,重农事,崇学校,其法精备......何以能致其息?【注】
周青林心下好笑,果然这殿试上的策问题都是关乎国家大事的,这不,这道题是询问治国良策的。
治国良策?周青林想了想,劝农桑兴教育?亦或者修水利选人才?
他拿起墨条,一边磨墨一边思考起该如何破题开篇来。
......
这边保和殿内众贡士正绞尽脑汁在想文章,而远在千里之外,通往晓金村的车道上,两辆马车正一前一后嗒嗒嗒地往前行驶着。
前头马车的车厢里,吕大正往唢呐上扎着红绸,原先那块已有些褪色了,看着一点都不喜庆,所以早上他就让媳妇重新裁了两块。
本来吕大想在家拾兜好再出门的,可这不是怕被人抢了先吗,所以一股脑的都抱到车上来折腾了。
周老爷春闱考中会元的事他们是昨天傍晚得到的消息,这不,得知这好消息后,报喜队连夜就去联系了舞狮队,准备明日一早就到晓金村给周家报喜去。
这可是头名会元呢,这样的好名头,他们云河镇几十年来都没出过一个呢,所以这回他们得好好给周老爷热闹热闹。
老大,咱们这都是第五次上人家的门了,你说要不要改一改贺词啊?一黑脸汉子摸了摸敲锣的鼓键子,老是恭喜恭喜的多没新意啊!
那你说说看,咱们该把词换成啥样的。说着,吕大又拿起另外一支唢呐系起红绸来。
黑脸汉子嘿嘿笑,他哪里知道该说什么啊,自己又不识字。
另外几人听了纷纷开口:
要我说啊,咱还是继续说恭喜恭喜吧,听着干脆又喜庆,多好啊!再说那些咬文嚼字的话,咱们一群大老粗也学不像啊!
就是,那些文绉绉的话我也说不出来,你说,这要是娶新娘子我还会说个早生贵子啥的,可这考大官的,我就只剩下恭喜恭喜的词了,哈哈哈......
吕大把绑好红绸的唢呐往边上一放,笑着接口,道,我看换词就不必了,待会儿咱们只要嗓门再敞亮一点,喊声再大一些,主家听了准高兴。
说着,吕大转头朝后头的马车也同样嘱咐了一遍,而后大喊: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
声音洪亮非常。
马车夫一听,顿时手里的马鞭甩得更加响亮了。
到了村口,众人都从马车上下了来,吕大招呼着大家快些把东西都整理好,舞狮子的赶快把行头套上,然后是敲锣打鼓的,你们该提的提起来,该抬得抬上,对了,还有燃放鞭炮的,快快快,快点把鞭炮都系到竹竿子上去!
见众人准备就绪,吕大往人前一站,大嗓门一喊,兄弟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大伙儿异口同声。
好!吕大一挥手,出发!
两个燃放鞭炮的汉子立马掏出火折子,快快快,咱们先来一串鞭炮给村人们醒醒神。
于是吃过早饭正靠在门口唠闲嗑的村民冷不丁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吓了一跳。
哎呦!这谁放的鞭炮啊,吓我一大跳!柳大娘跳着脚。
话还没落音,就从村口传来了敲锣打鼓的声音,接着又是一阵高亢有力的唢呐声。
众人先是一愣,而后都急急忙忙往村口跑去,都想看看是不是又是报喜队来了。
肯定就是,肯定又是给莲芝报喜来了,哎呦!青林兄弟这是又考上啦!
张寡妇激动的直拍手,那笑容灿烂的仿佛自己考中了一般。
果然,过了没一会儿,还没跑出去几步的村民们,就看到那几个熟面孔又来了。
哎呦,还真是过来报喜的。
见报喜队没有停留,直接敲锣打鼓地往村西头而去,众人也赶忙都快步跟了上去。
刘氏正在屋里与两个儿子商议着做点小买卖的事,年后周大柱就没有再去镇上米店做活了,是周向东不让再去的,那扛麻袋可不是轻松的活计,做的年数久了肯定会伤了身子,如今家里的地不用在缴田税,吃的粮食够了,就没啥可愁的,平时兄弟俩在地里做做活,农闲的时候再出门去打打零工,这样就挺好的,何必再让孩子去受那个罪呢。
刘氏也是极力赞成的,她早就不想让老二继续干米店里的活计了,这扛米太伤身,以前是没法子,如今家里宽裕多了,这活肯定不能再干了。
你俩也吃过娘炸的油泡儿,味道挺不错的吧,我听莲芝说,这油泡儿可以和肉一起煮呢,也可以和青菜一块儿炒着吃,有这么许多种吃法,卖起来的话,生意肯定红火,娘想着,要不一会儿咱们就把昨天做好的豆腐都切成小块用油炸了,炸好的油泡儿明儿个你们俩就拿到街上卖着试试,要是好卖的话,咱们以后就做这个买卖了。
这炸油泡儿的方子可是侄女婿的,咱自家炸些吃不打紧,可你用它来做买卖就不好了。周向东不同意。
你放心吧,这做油豆腐生意的主意还是侄女婿帮我出的呢,只是那会儿老二还在米店里做活,老大又都在地里忙,我们婆媳三人在家里做豆腐炸豆腐还行,可让我们去卖就不行了,所以当时我就没想做。如今好了,有大柱在,咱就不愁没卖油豆腐的人了,
周大柱点点头,笑道:娘,咱们以后就叫它油泡儿吧,你也别叫它油豆腐了,不然旁人一听就知道是用啥做的,都回去自己做了,到时咱们卖给谁去。
是啊,娘,这油豆腐的叫法得改。周大栓也跟着附和。
周向东也点头,想了想他又嘱咐道:平时你们炸豆腐时可千万别让旁人瞧见了,不然这方子就漏到外头去了。
嗯,知道了,兄弟俩点头,准备待会儿也好好叮嘱一下自己媳妇。
说好了事,刘氏起身想去厨房装几块豆腐给自己哥嫂送去,结果就听到了敲锣打鼓的声音。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