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忍不住微微一笑,转头满是柔情地瞥了徐福一眼,道:“阿福说得是。”
那儒生面色已然涨成了猪肝色。
见周围人都不为他出声,儒生也就只有咬咬牙,将话都吞下去了。
因为风雨实在太大,山上又路险,尤其是被雨冲刷着,还有大风刮着,就更难走了。他们毫无准备,此时撞上,就只能生生淋雨了。此时那儒生瞥见了一棵大树,他双眼一亮,心道自己挽回颜面的机会到了!
儒生出声道:“陛下,那处有一大树,风雨中能巍然不动,请陛下到树下避雨。”
旁人也跟着惊叹,“路遇这般奇异的大树,真乃是奇特至极!也唯有陛下方能遇见这般神木了。”
徐福差点忍不住翻白眼的冲动。
什么神木?哪里来的神木?
不就一棵树吗?
竟然还宣扬了这么多话!
徐福冷冷地截断,“不行,陛下不能前往树下躲雨。”
那儒生登时气得不行,心底更是暗暗将这位皇后,钉上了“祸水”“媚君惑上”“心思歹毒”“空有其表”等标签。
不过这时候儒生到底没蠢到底,他没敢冲着徐福愤慨大骂,他只是立即反驳道:“如此大的风雨,陛下不躲一躲,若是病了又该如何?我对陛下实乃一片赤诚之心,只愿陛下能安康。”
这话说得,就仿佛在说他对秦始皇一片真心一般。
徐福是怎么听怎么觉得别扭和膈应。
他冷冰冰地看了一眼那儒生。
徐福知晓自己这一眼通常有着什么样的威力,果不其然,那儒生连这一眼都承受不住,脸色顿时忍不住发起了白。竟是就这样便被徐福的气势慑住了。
儒生连忙后退了两步,等意识到他自己做了什么之后,儒生的面上又涨红了,显然这样的丢面子,让他觉得难以忍受,可对方偏偏又是皇后,哪怕是一个男皇后。
“寻一处稍平的地点,我和陛下躲进马车中。”
幸而他们上山时,死活驱赶了一辆马车上来,此时好歹能挡个雨。
至于其他人,徐福是当真顾不上了。
一辆马车当然只能容下他们二人,其他人也就只能淋着雨了。
侍从们闻言,当然是听从了徐福的话,将马车引到了平地上去。嬴政始终微微笑着,并不发言。他极为享受这样被徐福维护的时刻,至于那个儒生,谁会理他呢?嬴政可是从很早之前,便从徐福这里知晓,雨天是不能往树下躲的。
跟得久了的宫人、侍从也都是知晓这一点的。
哪怕他们不知道这一点,他们自然也是本能地选择信任徐福,而不是那个只顾着出风头的儒生。
儒生见这些人竟然全然不理自己,就连陛下都未曾多看他一眼。
皇后便了不起了吗?皇后说的话才能令人听从吗?不过是个男子!却做了皇后!实在耻辱!儒生恨恨地磨了磨牙。其他儒生比他识时务多了,都选择了听从安排,跟随着他们一块儿挪动位置。
儒生心中的恼恨在翻滚,他实在不甘心就这样轻易认输,于是他咬了咬牙,心道,你们偏要淋雨!那我就偏要躲雨!
那儒生转了个弯儿,直直走向了那棵大树。
而这一头,徐福正撩起车帘,仔细嘱咐外面的人,“勿要靠近大树。”
这些人本就是极为听从命令的,且不说徐福说得有没有道理,哪怕是胡乱说的,他们也都是会听从的。这些人连连点头,他们哪里会想到,一回头便见那儒生躲到了大树下,而且他还拉拽了另一名儒生同去。
徐福顺着看过去,登时也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这人还当真不知死活!
不过念在总归是条人命的份儿上,徐福便出声道:“去,去告知他,躲在树下易遭雷击,会出人命。”
侍从点头,深一脚浅一脚地上去了。
嬴政在徐福身后淡淡道:“这般胆敢质疑阿福的人,他要死便让他去送死好了。”
那头侍从很快走到了树前,因为距离稍微有一些远,徐福并不能听清他们在说什么,不过他能瞥见那儒生脸上激动的神色,实在不知晓,这有何好激动的?
侍从与他说了许久,都不见儒生挪动位置。
大约是因为受了徐福的吩咐,那侍从倒也不肯轻易离开,看得徐福都忍不住拧眉,早知道便不将那侍从派过去了,还反倒累得侍从这般费口舌力气,说不准还被儒生气得够呛。
到最后,那侍从果然被那儒生油盐不进的态度气急了,忍不住怒道:“让你从树底下出来,你便出来!皇后说,在树下小心丢了命!”
那儒生大笑道:“躲在树下怎会丢命?”他虽没说完,但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四个大字“无稽之谈”。
二人这段对话,因为声音大了些,周围的人都听了个清楚。
那儒生还未笑完,突然天空中一声轰鸣。
徐福抬头一看,就见半空中划过了一道紫色的闪电,徐福一个心道不好,那闪电便直直落在了大树上,在远处的人看来,那就是一道绚丽的光炸开了。然而站在树底下的人,却能清晰听见轰隆、噼嚓的声音,那棵大树被劈开了,雷电直接落到了树下二人的身上,并且雷电带出的火花还将大树下面未被湿透的树叶枝桠点燃了。
大火嗖地一下蔓延了两人的全身。
众人只听见紧接着响起了两人的怪叫声。
那站在树前的侍从呆了呆,拔腿便跑,显然被吓得不轻。
其他人也是一样,就像是被谁施了定身咒一样,半晌都不敢挪动。
大火和雷电很快将那两人烧焦了,惨叫声在耳边重复着,众人浑身都被雨水浸透了,忍不住狠狠打了个哆嗦。
太……太可怕了……
他们先是一阵庆幸,庆幸自己没有跟随那儒生走过去躲雨,而后又是一阵后怕,若是……若是陛下听从那儒生的话,走进了树底……他们根本不敢想象其后果。
他们又接连打了几个哆嗦,一面心底埋怨那死去的儒生,一面看向徐福的时候,目光便变了。
这些儒生看向徐福的时候,并非敬畏,而是恐惧,就如同见了什么可怕的怪物一般。
徐福对他们的目光全然不在意,待那侍从跑回来之后,徐福对他说了声,“受惊了,去歇息吧。”
那侍从便顿时觉得一身惊吓和疲惫都消去了,他忍不住笑了笑,道:“多谢皇后。”说罢,这就到一边去躲着了。
嬴政伸手将徐福拉了一把,将他拉到了身边来,并且还搂住了他,二人身上都湿透了,不过这样紧贴在一起,总能取些暖。这时候正是春时,春寒还未完全褪去,一场大雨下来,淋得人是有些受不了。
嬴政俯在他的耳边低声道:“那人竟敢得罪寡人的阿福,被雷火烧死,也算是便宜了他。”
徐福舒服地靠在嬴政怀中,淡淡道:“只可惜了那个被他拉过去的人。”
嬴政摇头,“不可惜,阿福都道不能去树下了,且不说阿福话中的对错,但他们身为秦的子民,而阿福乃是大秦的皇后,阿福所言,他们都应当遵守。这二人擅自妄为,往轻了说,是不遵从大秦的皇后,往重了说,那便是不服从于皇权。这样不忠之人,死了好。”
徐福竟然还觉得嬴政说得有点儿对。
徐福没再说话,他就这样靠着嬴政休息了起来。
马车外还伴随着大雨声和雷声,但是这一刻,徐福却觉得宁静得让人心底舒服。
好像人生追求便就是如此。
窗外下着雨,爱人在怀里。
马车外,那些儒生们凑到了一起,也不知在说些什么,不过经过那个儒生之后,剩下的宫人侍从及守卫士兵们,便都对这些儒生有些不满。
光会嘴上说,真的本事却半点没有!实在让人瞧不起!
更重要的是,他们竟然还敢不尊皇后!
儒生们还尚未意识到有哪里不对,毕竟他们向来身份不低,走到哪里都能受到优待呢,此时当然也不会分神去思考,自己是否有何处不妥,得罪了皇后和陛下。
……
这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没多久,雨便停了。
众人舒了一口气。
那儒生惨死的画面带给他们的冲击太大,他们实在也有些忧心,自己会不会也死成那个模样。
徐福掀起车帘,和嬴政一同走了下去。
徐福当先往那棵树的方向瞥了一眼。
他们在山上本就离天很近,更被说大树高耸了,那真是……雷不劈他劈谁?
其他人见他们下了马车,忙唤道:“陛下,皇后。”
那些儒生们看向徐福的目光更为忌惮了。
嬴政对这些目光有些不快,于是不着痕迹地拧了拧眉。
“去瞧一瞧树下。”嬴政冷声道,他没再分给儒生们半点目光。
儒生们虽然觉得哪里有些怪异,但到底并未多想。
士兵们走上前去,拨弄了一下尸体又迅速退开。
那二人已然浑身焦黑,不成模样了。
士兵们也不免被吓了一跳。
那一幕可实在太震撼人了,等看见了尸体便更觉得可怕。幸而他们向来都极为听从皇后所言。
嬴政没说将人埋葬的事,直接就下令说继续下山。
埋葬?
就这样两人,还配入土为安吗?
嬴政冷着脸想道。
接下来倒是没遇见什么大雨了,他们平安地下了山。
只是徐福不知晓,历史上,嬴政还当真躲到了那棵大树之下,而嬴政有龙气护体,还当真没什么雷来劈他,嬴政躲完雨后,大喜之下,还赐封那棵树为“五大夫”。这一段故事还流传到了后世呢。
下了泰山之后,休息一日,他们便又再度启程了。
这一次他们前往了梁父山祭地,后又立碑刻文,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饬。二十有四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之后他们又沿渤海岸往东走,途经黄县、腄县,后又登上成山的顶峰,登上之罘(fu,浮)山,皆树立石碑歌颂秦之功德,然后再离去。
这一路,他们便走了两个多月。
两个多月后,他们往南走,登上了琅邪山。
琅邪山比之从前的山峰,更为古拙大气,徐福和嬴政恰好都对此地较为偏爱,便借此机会,在琅邪山歇了下来。
琅邪山的风景极为美丽,徐福身置琅邪山中,甚至能缓慢地感觉到周身溢来的灵气,无论是错觉还是属真,徐福都选择了同嬴政住在山中。
于是琅邪山开始修建了琅邪台。
此处人烟稀少,显得有些清寂,嬴政为了寻人来打消这种状态,便下令,让三万户百姓迁来,在琅邪山下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徐福站在琅邪山上,逐渐见证着琅邪山的变化。
从琅邪台到迁来的众多百姓……
徐福觉得惊叹。
他与嬴政站在山巅之上,脚下云雾纷纷,隐约能瞥见山脚下和山腰新修起的房屋和百姓。
嬴政指了指脚下的云雾,笑道:“阿福可有羽化登仙之感?”
徐福错愕地低头去看,仔细感受一番,竟是还当真有此错觉。
嬴政兴致起,又唤来人,在琅邪山上立石碑,塑徐福之雕像,在石碑上刻碑文,大意便是君房在琅邪台,似要羽化登仙……云云,全篇都是赞颂徐福的。
徐福没想到嬴政想到便立即做了,他看着他和嬴政的石碑靠在一处,登时还真有些说不出话来。
他更没想到的是……
其实在他们从山巅往下望去的时候,那些百姓,也忍不住仰头往上看。
百姓们觉得自己瞧见了一黑一白两人,这两人衣袍飘飘,似神仙落入云雾间,引得百姓们争相叩拜,此后还编成了传说,传于后世……
甚至琅邪山上的雕像也影响到了其他地方的百姓,百姓们自发设石碑,塑雕像,颂扬国师君房与始皇陛下。
……此乃后事,便且不提。
第264章
徐福同嬴政在琅邪山过了三个月的逍遥日子。
清晨,伴随着鸟鸣声、落水声醒来,宫人小心地敲响了木门,多余的声音倒是不敢发出,生怕不小心惊扰了门内的人。
琅邪山上的居所多是木头搭建,只要小心些别走了水,住着便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徐福嗅着木头味儿,晨露味儿,还有点儿清冷的花香味儿,从梦中缓缓醒来了。
琅邪山上虽有多处不便,但空气、风景实在都是一绝啊!
徐福在床榻里磨蹭了会儿,一转头便正对上嬴政的脸庞,嬴政不知何时已经醒了。徐福仔细想一想,发觉大部分时候,嬴政似乎都是比自己先醒。若是哪一日他没有先行醒来,那定然是他累到极致了。
嬴政一手抚了抚徐福的面颊,一边转头冲着木门外的宫人道:“备水。”
门外的宫人得到吩咐,这才安心地退了下去。
徐福不大想起身,哪怕只是这样躺着嗅一嗅木头的香气,他都觉得特别舒服。
奈何嬴政直接伸手从背后,将徐福提了起来,他的手臂足够有力,要将徐福抱起来实在太容易了。嬴政就这样抱着徐福下去了,宫人们小心翼翼推门进来的时候,嬴政还没有将徐福放下来,瞥见这一幕的宫人们,抿了抿嘴角,压下了笑意,忙将洗漱用具一应摆好。
内侍站在一旁,躬腰道:“陛下,有人上书。”
“谁?”嬴政正在帮着徐福穿衣袍呢,于是连头都没抬。
那内侍早就习惯了嬴政的这般模样,道:“齐地有方士上书。”
齐地?
嬴政不由得转头看了一眼徐福,道:“从前你便是那处的。”
徐福总觉得嬴政这句话还暗含了什么意思,他微微一怔,突然想到了有件事。历史上,在这个时间段,是有人上书了,好像还就是他上书的,告诉嬴政追求仙山之类的玩意儿,而后嬴政便将方士们都喊到了咸阳。
“拿来朕瞧一瞧。”嬴政道。
内侍点头,小心地从袖中取出了竹简。
还真是竹简……
也不知道在送来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少麻烦。
嬴政展开竹简,简略地扫了一眼,随后转头看向徐福,笑道:“有人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仙山,分别名为蓬莱、方丈、瀛洲,那里居住着仙人。若有人愿意带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仙山,便可求得长生不老之灵药。”
徐福:“……”真是好生熟悉的台词啊。
这不是就是他口中说出来的话么!
没想到他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最后却也还是有人,上书说了和他同样的话。
嬴政合上了竹简,随手丢弃了在一旁,笑道:“若是阿福如此上书,我定然心动不已,但若是旁的人,从何而来都不知,我自是不信了。”
这意思……便是不打算按照历史来派人出海寻仙山了?
徐福虽然松了一口气,但同时心底还隐隐有些可惜。
毕竟这流传到后世,也差不多能成个传说了。
想一想,自己从前竟然还是传说中的人物,徐福还顿觉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呢。
二人很快洗漱完毕。
齐地方士上书,当然只是一个插曲罢了。徐福和嬴政谁都不会将之放在心上。那些方士怕是要失望了。
只不过这也到了他们该离开的时候了。
他们在琅邪山停留三月,实在是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徐福虽有不舍,但也觉得应当离开了。美好的地方越是留恋,恐怕越是不舍,便干脆直接离开。人生那样长,说不准日后还能再和嬴政到此处来。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徐福担忧留了胡亥在咸阳,他会闹出些什么事来。
宫人们收拾好了东西,一行人便这样离开了琅邪山,离开的时候,徐福还从车帘中往外瞧了瞧,看了看那些从外地搬迁而来的百姓。百姓们虽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的脸上并没有沮丧和担忧,反而满满都是欣喜,而且徐福还隐隐发现,他们看向旁边琅邪山的时候,眼底里闪烁着崇敬与渴望的光芒。
嬴政见状,凑到徐福耳边,低声道:“阿福又多了一些信徒。”说这话的时候,他脸上闪烁着的是喜色和自豪之色。
信徒?
第143节
恋耽美